来源标题:架起“两山”转换桥梁 “浙”水惠民幸福长
之江大地,幸福河湖涌动。
近年来,浙江省深化河湖长制,推进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围绕构建“八带百廊千明珠万里道”格局持续发力,在夯实防洪保障、维护河湖生态健康的同时,打造文化之河、开放之河、富民之河、智慧之河。
2023年5月,浙江安吉浒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入选水利部全国第二批幸福河湖示范项目;2024年9月,浙江省浙东运河(绍兴段)、灵山港成功入选水利部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候选名单。越来越多的河流为人民带来可感、可见、可及、可得的幸福。
点“水”成金——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如何把生态好水变成致富“金水”?浙江安吉的答案是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
20世纪末,安吉县以发展“石头经济”为主,矿山开采活动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如今的安吉,溪水潺潺,河流淙淙,山林披绿,风光焕然一新,曾经的“抛荒地”摇身成为游客“向往地”,优越的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
20多年来,安吉县以矿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采取坡面复绿、矿坑复垦、坡耕地整治、水生态修复等措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9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由原来的84.5%提高到94.2%。
安吉石门坑生态清洁小流域。安吉县章村镇供图
好山好水能出真金白银。2024年3月,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在安吉签约。一家当地旅游公司以3328万元的价格,获得安吉石门坑生态清洁小流域河垓区块水土保持生态旅游资源的6年开发经营权,全面带动镇域滨水漂流、民宿、露营等新业态发展。
在安吉,点“水”成金的绿色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给幸福河湖建设提供了样板。安吉浒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以母亲河串联城乡、带动沿线村镇绿色高质量发展。丰富水岸共富实现路径,村集体以水资产、水资源入股,实现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两入股三收益”利益联结模式,实现政府、村集体、企业共赢局面。2023年浒溪流域滨水旅游同比增长18.67%,村集体经营收入80万元以上村社全覆盖。
全域治水——找到保护和利用结合点
“经过两年建设,我们把废弃的水电站改造成满载时光记忆和艺术文化基因的美术馆。”在位于衢州市龙游县灵山港河畔的泥美术馆内,执行馆长陈浩说。
“泥美术馆”前身是建于1969年的黄泥圩水电站,设备老化、发电效益减弱,加之上游新建库容达1.25亿立方米的沐尘水库,这座水电站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正式“退休”。
“我们保留很多水利设施和元素,与摄影作品及其他艺术品一同展出,达到很好的艺术呈现效果。”陈浩说,艺术馆立足于水电站及溪口当地历史与人文,邀请知名摄影师及影像艺术家创作了一系列精彩作品,让这座废弃的水利设施重新有了“艺术生命”。
“黄泥圩水电站的改造是打造惠民共享的亲水场所的有益尝试。”龙游县林水局总工程师汪颖俊说,“通过艺术的形式,吸引市民游客来此参观,也让更多人走近水利设施,了解水利。”
黄泥圩水电站附近是灵山港国家幸福河湖建设试点的重点治理区域。近年来,龙游县利用山水资源、人文景点以及田园风光等要素布置滨水绿道,构建“宜居、水韵、富民、乐业、智慧、共享”等六大幸福河湖场景,并依托“龙游通”上线APP“亲水圈”,提供骑行、垂钓、露营等服务。目前,已打造亲水节点179处,“十五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89.1%。
文旅融合——千年运河焕发勃勃生机
在绍兴,浙东运河穿城而过。冬日里,循着香醇的酒香走进绍兴黄酒小镇,青砖黛瓦,白墙斑驳,乌篷船在小桥流水间缓缓驶过,清澈的运河水流淌着千年水乡记忆。
近年来,绍兴市对浙东运河进行全面治理和保护,水质持续向好,环境也越来越宜人。
“我们以黄酒为魂、文化为核、生活为本、古镇为基,打造‘黄酒文化体验、婚庆产业链、水路光影秀、沉浸式演艺秀’四大特色业态,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带动当地就业。”黄酒小镇管委会副主任马亮亮介绍。
西小河是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的一条古河,周围分布着成片的沿河传统水乡民居。为平衡运河保护和商业发展,实现共治共荣,府山街道西小路社区探索出“契约化共建”这一“法宝”。
“我们邀请辖区单位和企业作为共建单位参与巡河和宣传劝导,帮助居民改变污染河水的陋习。”西小路社区主任周丽丽介绍,每年社区都会开一两次共建会议,列出改善河流环境需要支持协助的事项,各共建单位来认领。
“我们依托浙东运河主线打造水上旅游矩阵,迎恩门水街、黄酒小镇、柯桥古镇等浙东运河滨水经济带初具规模,书圣故里、鲁迅故里等文化历史街区紧密联通。”绍兴市水利局河湖长办负责人张寅介绍。
水脉长流,文脉常新。如今,奔流不息的浙东运河上新业态、新经济、新消费形式不断涌现,一杯杯黄酒奶茶受到年轻人追捧;越来越多游客入住运河民宿,感受开窗见绿的悠然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