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标题:温暖过冬,用能有保障
冬季供暖需求攀升,季节性用能高峰来临——
温暖过冬,用能有保障
时至农历腊月,又迎一轮低温天气。从全国范围看,国内北方地区早已进入供暖季,在南方地区,伴随气温走低,取暖用能需求也在攀升。面对季节性用能高峰,供给端的煤炭、天然气、电力保障情况如何?能否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煤炭供需“三高一降”
深冬时节,寒风四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却是一派火热景象。矿坑内,作业平盘上车流如织,重型卡车有序穿梭,电铲挥舞着巨臂,上百台主采设备轰鸣声不绝于耳。
“今年降雨频繁,对整体生产影响较大。进入四季度以来,黑岱沟露天煤矿科学组织生产,细化采煤进度安排,力争煤炭增产。”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调度指挥中心值班主任刘浩田说。为保障能源供应稳定接续,今年,黑岱沟露天煤矿配备了132台重型卡车作为运力支柱,并创造性采用“扩帮内排”和“交替开采煤岩”的作业方式,提升产煤效率。截至12月8日,准能集团所属黑岱沟露天煤矿、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全年生产商品煤5839.6万吨,完成年计划94.19%。
煤炭发挥着保暖保供的“压舱石”作用。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中国持续推动煤炭稳产稳供,有序发展先进产能,加快推进储备煤矿建设,增强供给能力和弹性。近期,全国统调电厂存煤2亿吨以上,可用天数超过30天,迎峰度冬电煤供应充足。
煤炭保供看量也看价。国家能源局上述负责人表示,从煤炭供需形势看,今年以来,全国煤炭供需呈现“三高一降”的特点。“三高”,即国内煤炭产量稳定增长、进口大幅增加、库存保持高位;“一降”,指价格持续处于合理区间并稳步回落,为迎峰度冬保暖保供提供有力支撑。
产量涨了,运力如何跟上?
在新朔铁路大准线龙王渠集运站,机车轰鸣、乌金滚动。只见一辆辆空敞车有序通过装车筒仓,“唰”的一声,煤炭精准“涌入”车厢,商检员检查完车底,目送车辆驶出,整个作业过程不到45分钟。“在我们车站,一天平均接发列车约150列。这趟‘煤龙’有108节车厢,煤炭载重8640吨,目的地是山西大同东站。”车站值班员杨耀成说。今年以来,新朔铁路积极做好车煤衔接、空重接续工作,力争快装快运,守护能源大动脉安全稳定通畅。
从全国范围看,2024年保暖季,电煤运输能力实现优化提升。10月11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货物列车运行图。调图后,货运产品进一步优化,货运能力和服务品质实现新提升。电煤运输方面,伴随大宗货物直达列车数量显著增加,电煤直达列车大幅增长,煤炭运输时效性有效增强。铁路部门发挥大秦、浩吉、瓦日等重载铁路作用,提高重载铁路列车开行对数。在集通铁路、兖石铁路等线路,增开普通货物列车63列,提升主要货运通道能力,精心组织冬季电煤保供运输,为煤炭供应提供支持。
天然气保供能力提升
每年保暖季都是天然气使用高峰期,尤其在国内“煤改气”地区,天然气保供重要性更为突出。
今年,全国天然气供应情况如何?记者了解到,能源企业正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各环节工作,为冬季保供加满“底气”。
一方面,通过增储上产,千方百计提产量。
在四川达州,大巴山深处,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采气厂普光采气管理区的工作人员正忙着进行普光3021—6H新井的投产前准备工作。作为“川气东送”工程主供气源地之一,10月以来,普光气田加快推进产能建设和新井投产,平均建井周期比去年缩短20天,2024年投产新井14口。目前,普光气田日供商品气量达到1780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11.1%,为完成今冬明春长江流域天然气保供任务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多方筹措提升供应能力。
11月22日,来自卡塔尔的满载9万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靠泊到中国石化天津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码头。作为华北天然气调峰保供的重要枢纽,10月份以来,该站累计气化外输天然气8.7亿立方米,可满足2900万户家庭60天的用气需求。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保暖季,公司结合实际优化长协液化天然气船期安排,在稳定资源供应的基础上,积极采购液化天然气现货资源,并在采暖季前将内外部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罐存升至高位,其中,天津、青岛等自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罐存可达80%以上。
管网布局也在持续优化,提升输气能力。
12月2日,中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增至380亿立方米,达到最高水平。中俄东线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途经9个省份,全长5111公里。全线贯通后,实现“北气南下”直抵上海,并与东北管网、陕京管道系统、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沿海多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实现互联互通,有效增强中国东部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和应急调峰保障能力。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增加国产气、进口管道气、进口液化天然气、储气库采气量等多方面举措,今年国内天然气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计今冬明春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00亿立方米以上。目前,全国地下储气库已实现“满库入冬”,沿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罐存维持高位,储气调峰能力充足,预计能较好满足国内需求。
清洁能源“大显身手”
眼下,能源行业还在持续探索清洁供暖方式,不仅“煤改电”“煤改气”有序推进,核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也在保暖保供中“大显身手”。
胶东半岛,国内最大核能供热项目——国家电投核能供热工程“暖核一号”日前正式启动供暖,为山东省海阳市和乳山市提供热源。国家电投有关负责人介绍,“暖核一号”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能零碳供热技术,投运5年来,供热能力从31.5兆瓦提升至1134兆瓦,供热规模从70万平方米提升至约1300万平方米。整个供暖季,“暖核一号”预计可供出清洁热量460万吉焦,可节约原煤消耗4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6万吨。
河北省雄县,尽管室外气温“冻人”,鑫城小区住户崔文秀家里的温度却达到了20多摄氏度,给她家里供热的是藏在地下的清洁能源——地热能。入冬以来,中国石化启动地热供暖,超1000座换热站投入运行,可为天津、山西、陕西等11个省份的110多万户居民提供清洁热能。今年供暖季,中国石化地热供暖能力同比增长16%,可节约原煤消耗40万吨。
保暖保供,还要确保电力这一“生命线”平稳运行。
目前,电力行业加紧电力巡检,确保各类电源“稳稳上网”,送至千家万户。在山西,国网山西电力顺利完成500千伏风运Ⅰ、Ⅱ线等6条线路途经运城中条山微气象区区段的防冰改造任务。此次改造共计组立铁塔169基,新建线路56公里,加装“观冰精灵”29套。“改造后,线路的拉断力提升了1.5倍,抗冰能力提升2至4倍,最大可承受40毫米的等值覆冰,相当于成年人小臂粗细。”项目负责人魏菲说。
在江苏,12月以来,全省取暖等用能需求攀升,最大用电负荷已近1.12亿千瓦。据介绍,江苏电网输电线路主要位于较开阔的农村田野及空旷地区,一旦遭遇严寒、冻雨等不利气候,导线极易出现不均匀覆冰,在横向风力作用下出现“舞动”等现象。“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为线路加装相间间隔棒。”国网江苏电力设备部输电运检专职柏仓说。为保障迎峰度冬期间供电稳定,国网江苏电力加紧防舞间隔棒加装工作,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在徐州、苏州、宿迁等地区累计为546条线路加装防舞间隔棒2.3万余套,以预防各类冬季线路事故。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综合研判各方面情况,预计今冬明春供暖季能源供需总体平衡,资源供应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但与此同时,极端天气、国际能源市场波动等风险不容忽视。”李超说,将千方百计抓好民生等关键领域的用能保障,抓好尖峰时段、极端天气等关键情况的用能保障,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人民群众温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