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国内 >

IPO要闻汇 | 审11过11,硅动力上会前撤材料,圆心科技四闯港交所

财经网 | 2023-06-09 20:46:51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清晰,交易所审核把关更趋严格,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要求也同步提高。财经网以周为单位,聚焦IPO企业上会、新增受理、上市表现情况,以及当周较受关注的热点公司详情。

一、本周IPO概览:

据京沪深交易所披露,本周(6月5日-6月9日,下同)11家企业迎来首发上会,分别为路桥信息、金帝股份、壹连科技、容汇锂业、永达股份、天助畅运、恒兴科技、广钢气体、正恒动力、润际新材、热威电热,均顺利过会。


(资料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原拟于6月5日上会的硅动力于6月2日撤回上市申请,上市计划暂时搁浅。

下周(6月12日-6月16日,下同)暂有8家企业上会,包括科创板3家,分别为爱科赛博、康希通信、中研股份;沪市主板2家,分别为巍华新材、中研股份;创业板2家,建发致新和江铜铜箔;北交所1家,为华洋赛车。

新股受理方面,本周共10家企业IPO申请获受理,安美勤、文昌科技拟冲刺北交所;飞仕得、先锋精科、长风药业拟登陆科创板;中超股份、毅兴智能拟登陆创业板;南航通航、佑威新材拟冲刺沪市主板,丰倍生物拟登陆深市主板。

据wind数据披露,本周A股市场共计上市8只新股,按上市时间顺序依次分别为天玛智控、新莱福、西山科技、易实精密、双元科技、豪江智能、阿特斯和天键股份。8只新股的平均首发价格为50.91元/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28.39%。

下周将有10只新股迎来申购期。按申购日期,国科军工、致欧科技将于6月12日申购,安凯微、溯联股份和广康生化均于6月13日申购,锡南科技、华丰科技于6月14日申购,莱斯信息、美硕科技于6月15日申购,时创能源将于6月16日申购。

另外,下周暂有1只股票已公布A股上市计划,南王科技将于6月12日在创业板上市。

本周港股共有2家公司新增递表,分别为广联科技、西锐飞机。下周,港交所迎来1只新股上市,科笛集团将于6月12日登陆港交所;巨星传奇6月9日在港交所公告称,将延迟全球发售及上市,公司原计划于6月13日上市。

二、本周IPO要闻:

硅片价格“跳水”,高景太阳能拟募资50亿扩产

日前,光伏新势力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高景太阳能”)创业板IPO申请获受理。公司拟募资50亿元,用于宜宾25GW单晶硅棒及5GW单晶硅片生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高景太阳能的主营业务为光伏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182mm、210mm等大尺寸单晶硅棒和单晶硅片。

在珠海国资和IDG资本的助力,以及晶科能源前副总裁徐志群的掌舵下,创办于2019年7月的高晶太阳能,市值已达200亿元。公司表示力争实现100GW以上大尺寸单晶硅棒产能布局,跻身行业龙头地位。

随着此番申报上市,高晶太阳能的“神秘面纱”也被揭开。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高晶太阳能营业收入分别为8.91万元、24.91 亿元和 175.7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63万元、1.08亿元、18.2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0.56%、10.45%和15.09%。

2022年,高景太阳能前五大客户分别为通威股份、爱旭股份、润阳股份、钧达股份和中润光能。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收入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100%、87.5%和76.49%,客户集中度较高。同期,公司主要原材料前五名供应商为大全能源、新特能源、通威股份、中能硅业、亚洲硅业,合计采购占比为72.66%。

硅片行业属资本密集型行业,大规模扩产的同时,高晶太阳能的资产负债率水平较高,2020-2022年分别为3.21%、86.23%、57.05%。

值得一提的是,受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下跌及硅片去库存影响,近期硅片价格持续下行,或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影响。据硅业分会6月8日发布的硅片最新价格,182尺寸的150μm厚度P型硅片均价3.37元/片,周环比下滑12.47%;210尺寸150μm厚度P型硅片均价5.2元/片,周环比下滑9.09元/片。

净利润如坐“过山车”,格林生物二闯创业板

前次闯关创业板告败后,香料供应商格林生物重整旗鼓再度向创业板发起冲击,公司IPO申请近日获深交所受理。

回顾格林生物前次IPO之旅,其曾在2020年12月第一次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书,但被中国证券业协会抽中实施现场检查后,公司获受理不到两个月便“匆忙”撤回。时隔两年,格林生物此次IPO的保荐机构已由之前的财通证券变更为长江证券。

目前,格林生物形成了松节油、柏木油和全合成香料三个产品系列,具体产品主要包括檀香、甲基柏木酮、突厥酮系列等近40个细分品种,公司客户包括奇华顿、芬美意、宝洁等。

从两次递交招股书的报告期业绩表现来看,格林生物收入、净利润、毛利率均曾出现大幅下滑。

2017年至2022年,格林生物实现营收4.21亿元、5.15亿元、5.67亿元、5.4亿元、5.94亿元和6.3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058.22万元、4182.06万元、7167.8万元、6442.96万元、4074.14万元和6813.69万元,公司2020年营收、净利润均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两次IPO前格林生物均进行了大额现金分红。首次IPO时,公司2018年、2019年连续现金分红5000万元、3000万元;本次IPO,公司于2021年、2022年再次连续现金分红900万元、8000万元,尤其是2022年分红远超公司净利润。

毛利率方面,2017年至2019年,格林生物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5.14%、23.82%和28.52%,整体呈小幅增长趋势,2020年开始下滑至26.46%,2021年大幅下滑至20.18%,截至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3.97%,有所回升但仍难及2019年。

对比两次IPO,格林生物此次募资金额“缩水”,公司拟募资3.35亿元,其中2.16亿元用于扩产,投向“年产5182吨高级香料改造升级及新增年产3500吨高级香料项目”。

不过,扩产的背后格林生物的产能利用率却在2022年出现骤降。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格林生物香料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4.15%、101.17%、60.79%。

格林生物也在招股书中坦言,若出现下游市场需求、产品价格走势、竞争对手策略等不利于公司的重大变化,将导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产品销售无法达到预期,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和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无产品上市,三年半累亏近2亿,善康医药冲刺“戒瘾第一股”

作为一家专门研发成瘾治疗药物的企业,善康医药因主营业务的特殊性,公司科创板IPO从受理开始就备受市场关注。当前,善康医药已披露首轮问询回复函,冲刺“戒瘾第一股”更近一步。

善康医药主要从事以预防阿片类毒品复吸、治疗酒精使用障碍为代表的成瘾治疗药物等创新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目前暂无产品上市,未产生任何营收,且持续亏损。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其净利润分别为-3029.78万元、-3323.13万元、-6615.61万元、-4767.98万元,累计亏损近1.8亿元。

报告期内,善康医药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分别为-1877.52万元、-2752.05万元、-5130.22万元和-3234.32万元。

从行业需求来看,善康医药的核心产品纳曲酮植入剂的患者对象为阿片类毒品依赖人群,近年来我国阿片类毒品成瘾人数呈减少趋势。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登记在册的阿片类物质成瘾人数从2001年的74.5万人增长到2014年的145.8万人,2015年以后呈现逐年降低态势,从2015年的98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55.6万人。

尽管无产品上市且持续亏损,善康医药的估值却出现了暴增。

2020年12月,北京精筹以21.34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对善康医药进行了增资,增资完成后,善康医药的估值为4.47亿元。

2021年9月,潇湘君盛、力远健鲲、华金领越、珠海凯领、国科瑞华等以38.19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对善康医药进行了增资,增资完成后,善康医药的估值为9.83亿元。短短9个月的时间里,善康医药的估值暴增了5.36亿元。

2022年6月,善康医药再次增资,增资完成后估值为30.71亿元,较2021年9月的估值又暴增20.88亿元。

而到了2022年12月,善康医药提交的申报稿被上交所受理,在招股书中,公司选择的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IPO拟募资13.27亿元,公开发行不超过25%的股权,若以此计算,善康医药上市成功后其估值将达到53.3亿元,较2022年6月暴增22亿元。

对此,上交所在首轮问询中,要求善康医药说明本次发行预计市值与2022年6月增资的投后估值差异较大的合理性,进一步说明“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的依据和理由等。

在问询回复函中,善康医药则表示,调整2023年收入预测数据后,公司本次发行预计市值为52.84亿元,相关参数选择合理,预测结果客观、谨慎。

中超股份“四进宫”,毛利率持续下滑

三次冲刺上市未果后,洛阳中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超股份”)重振旗鼓,于6月6日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上市申请,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

中超股份主要从事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以超细氢氧化铝为代表的低烟无卤阻燃材料,以及以特种氧化铝、勃姆石为代表的锂电池涂覆材料等。

该公司早在2016年就曾启动上市辅导,但当年9月IPO辅导备案终止;2018年6月,中超股份申报创业板上市,但被证监会现场抽查后,随即撤回了上市申请;2020年10月,中超股份又改道创业板IPO。对于前次撤回申请,该公司解释称“由于公司战略发展需求,因增资扩股和变更上市地点,故决定撤回首发申请。”不过,此次上市计划依旧“搁浅”。2021年,中超股份再次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经历一次终止辅导,两次主动撤回申请后,中超股份又看向创业板,计划募集资金12.4亿元,用于低烟无卤阻燃材料、锂电池涂覆材料相关的项目。那么,公司成色如何?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中超股份分别实现营收5.91亿元、6.81亿元、8,3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1.38亿元和1.42亿元。分产品来看,低烟无卤阻燃材料占公司营收比重近95%。

尽管营收快速增长,但公司净利润增速却连连下滑,这与其毛利率下降不无关系。期间,公司毛利率从34.74%一路下滑至27.9%。

公司称,产品毛利率主要因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上涨影响而有所下降,如果公司未来产品售价上涨幅度小于成本上升幅度,或产品售价下降幅度大于成本下降幅度,则产品毛利率存在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此外,报告期内,中超股份资产负债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4.82%、19.68%和 24.92%。

博石高科成立不足4年IPO,销售价格“双标”

在新能源浪潮下,锂电行业的造富效应持续显现,催生出多家千亿市值上市企业,部分“年轻”的公司也有了冲刺上市的资本。日前,安徽博石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博石高科”)递交创业板IPO申请。该公司创办于2019年9月,成立时间尚不足4年。

博石高科是一家专注于锰基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锰酸锂,包括容量型锰酸锂、动力型锰酸锂、倍率型锰酸锂。据EVtank和鑫椤资讯等公开数据,公司2021年、2022年国内锰酸锂出货量位居行业第一位。

业绩层面,2020-2022年,博石高科营业收入分别为1.3亿元、7.58亿元、27.1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07亿元、0.2亿元、3.52亿元。这一成长速度令人瞩目。

之所以能在成立较短的时间内在锂电行业站稳脚跟,或与实控人赵春波的经历有关。在成立博石高科之前,赵春波在锂电池企业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恒电源”)工作了15年,一路做到了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董事。公开资料显示,星恒电源坚持相对“小众”的锰酸锂路线,是五菱宏光MINIEV电池的二级供应商之一。

除了承袭星恒电池的锰酸锂路线,博石高科在创立之初也有该公司的“影子”。招股书显示,博石高科的初始股东为徐怀城、滁州星恒、王剑锋,持股比例分别为79.5%、19.5%、1%。滁州星恒系星恒电源的控股子公司。此外,博石高科多位董监高曾在星恒电源任职。

正因为两家公司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二者之间的交易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报告期内,星恒电源始终为博石高科主营业务的第一大客户。2020-2022年,博石高科对星恒电源实现的销售金额分别为6378.99万元、1.52亿元、2.75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48.93%、20.03%、10.13%。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博石高科向星恒电源销售产品价格也低于其他客户。报告期内,公司下那个星恒电源销售锰酸锂单价分别为2.32万元/吨、2.84万元/吨、5.9万元/吨;同期销售给其他客户的单价分别为2.08万元/吨、2.94万元/吨、9.54万元/吨。

博石高科解释称,2021年12月,公司与滁州星恒签署主要销售合同,合同规定了销售数量及单价,单价在7万-7.65万元/吨之间。此外,2020年12月公司与星恒电源签署的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中有586.52吨在2022年度执行完毕。因受下游市场需求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推动,该等价格已明显低于公司同期对外出售以及与星恒电源后续签署合同的价格,从而导致上述交易亏损。

困于“卖药”4年累亏21亿,圆心科技四闯港交所

近日,互联网医疗企业圆心科技再次递表港交所,这已经是继2020年10月15日、2022年4月19日、2022年10月21日后,公司第四次启动赴港上市事宜。在此过程中,圆心科技对公司的定位也从“医疗科技公司”变为“医疗健康公司”。

《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目前圆心科技估值达290亿元,而2015年6月时该公司估值仅为1.58亿元,这意味着圆心科技8年间估值涨超180倍。

不过,从近年业绩表现来看,圆心科技仍未走出增收不增利“怪圈”。

圆心科技收入分为三大类,即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以及医疗产业端赋能服务,公司超过九成营收来自院外综合患者服务(处方药及医疗产品销售),也因此被业内戏称“卖药为生”。2019年至2022年,公司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97.9%、97.5%、94.6%及93.7%。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圆心科技实现营收分别为23.52亿元、36.29亿元、59.38亿元和77.7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01亿元、-3.63亿元、-7.57亿元、-8.05亿元,亏损持续扩大,四年累计净亏损达21.26亿元。2020年至2022年,公司亏损率由8.6%上升到10.4%。

从营收增速来看,圆心科技2022年营收是2019年的3倍,但营收增长的同时,公司的销售费用也持续走高。2019年至2022年,圆心科技销售费用分别为3.3亿元、5亿元、8.2亿元、10.3亿元,销售费率达13.8%、13.7%、13.8%、13.2%。

销售费用高企,圆心科技的毛利率大幅下降,各期分别为10.6%、9.2%、9%、9.3%,近三年毛利率均在10%以下。对比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部分公司,2022年,平安好医生毛利率为27.3%、京东健康毛利率为21.2%,叮当健康的毛利率则高达33.5%,圆心科技的毛利率处于行业低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圆心科技在研发上的投入显得捉襟见肘。2019年至2022年,公司研发开支为2265.1万元、4629.4万元、1.13亿元、1.88亿元,研发费率仅为1%、1.3%、1.9%、2.4%。

文/李璐、樊梦迪

标签:

  • 标签:中国观察家网,商业门户网站,新闻,专题,财经,新媒体,焦点,排行,教育,热点,行业,消费,互联网,科技,国际,文化,时事,社会,国内,健康,产业资讯,房产,体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