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近半年的下探调整,碳酸锂价格最近重回涨价通道。
据上海钢联5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涨13500元/吨,均价报23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涨20000元/吨,均价报20.75万元/吨;氢氧化锂涨12500元/吨。
另据鑫椤锂电数据,当前市场用锂矿生产的电池级碳酸锂报价已达23-24万元/吨,盐湖厂家报价21-22万元/吨,较“五一”假期前上涨约0.5万元/吨。
(相关资料图)
“在5月下游企业整体排产向好、汽车传统销售旺季来临、特斯拉打破市场降价预期等因素的提振下,生产厂家惜售挺价情绪较为明显。”综合业内人士观点来看,在供给端收紧、中游库存“水位”下降,以及下游新能源车、储能市场景气度提升等多重因素共振下,对碳酸锂价格已形成支撑,碳酸锂需求回暖已是大势所趋。
在行业暖风渐吹、价格逐渐回归理性的背景下,不仅有望增厚锂盐企业业绩,诸如容汇锂业等锂盐企业也欲“乘风”上市,募资扩大产能,抢占行业发展红利。
碳酸锂行情或迎全面复苏
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在汽车“电动化”浪潮下,碳酸锂需求迅速扩大,驱使其价格一路飙升。2019年9月,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仅约3.8万元/吨,到2022年11月,价格已经上涨到约59万元/吨。
但受新能源车补贴到期、需求收窄等因素影响,进入2023年,被称为“白色石油”的锂盐价格迅速“降温”,国产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一度跌破20万元大关,不到半年跌幅超过60%。
“原材料短期大幅下降也不是正常的现象。”在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3年度大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直言,行业要以之前大幅涨价为教训,保证价值链的合理分配,避免大起大落。
自4月26日以来,碳酸锂价格止跌转涨。截至5月5日,国内工业级碳酸锂市场主流成交价格15.9-17.5万元/吨,较上周涨幅为11.33%;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主流报价区间为17.6-20万元/吨,涨幅3.86%。
在业内人士看来,供求关系的变化仍是影响本轮碳酸锂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消息显示,智利欲将锂矿资源国有化,将会有计划的开采不再贱卖资源,从而制约锂资源的供应带动产品价格上涨。
国泰君安分析师于嘉懿等人认为,近期供给端收紧,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市场对上海车展提振需求预期有期待,进而推动上游厂商出现较强挺价心态。
东吴证券近期在一份研报中指出,电池企业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去库存,生产材料维持极低库存,电池本身库存不足1个月。该机构认为,若下游需求恢复,将带来强烈补库需求。
“对于未来趋势我是比较乐观的。”谈及碳酸锂价格后市表现,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随着行业库存逐步出清,行业供需结构有望出现反转,未来几个月碳酸锂价格有望回升。
下游景气度向上支撑锂价
之所以业内仍看好锂价未来的表现,逻辑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对碳酸锂的需求量仍将维持高位。
首先从动力电池市场需求来看,在一季度汽车销售相对低迷的背景下,新能源车成为市场的主动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65万辆和158.6万辆,同比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26.1%。
而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包括奔驰、宝马、丰田、日产等以传统燃油车为主要产品的外资品牌,纷纷发布了新能源战略,可见新能源车已成为全球共识,终端增长动力依旧可观。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000万大关,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个“新能源汽车当年销量进入千万量级”的国家。
储能方面,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需要储能来“削峰填谷”,降低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电网造成冲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少不了储能系统的支撑。当前,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储文件,新能源配储比例在10%-20%之间。
按照《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中保守预计的数据,2022-2026年的储能产业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分别为53.3%。
在储能行业中,锂电池是目前渗透率最高的新型储能技术。据了解,近两年电化学储能经济性已经大幅提升,刺激储能行业需求增长。
今年以来,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近20家企业宣布最新储能项目建设规划。不久前,特斯拉也宣布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计划用于生产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
据央视财经《正点财经》报道,在储能系统行业,今年不少客户选择提前锁定订单。为快速交付,江苏南通某储能公司两条产线都开足马力,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三季度。
机构数据预测,2023年到2025年,工商业光伏储能累计新增装机预计可达29.09GW,复合增速55.8%。专家认为,2023年有望成为工商业储能的爆发“元年”。
由此可见,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车、储能产业对锂资源的需求将长期存在,将对锂盐价格形成支撑,部分机构预测碳酸锂价格将跌至10万元/吨的情况很难出现。
锂盐“黑马”迎发展契机
事实上,经历新一轮的锂价下跌冲击,锂盐企业正经历大浪淘金。但与此同时,碳酸锂价格的适当“降温”,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反而将给一些真正有实力、有技术和资源的企业带来利好行情。
日前,江苏容汇通用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容汇锂业”)更新了上市审核动态,对审核问询函做出了回复,距离其创业板上市更进一步。
公司主要从事深加工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最终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等锂离子电池产品。
2020-2022年,容汇锂业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0.55%、45.72%和 49.36%。2021年及2022年公司毛利率大幅提升的原因,主要系电池级氢氧化锂及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快速增长所致。
今年一季度,碳酸锂价格大幅走跌,不少锂盐企业业绩出现“腰斩”或大幅下滑的情况,但容汇锂业的业绩仍较为稳健。
据公司初步测算,预计2022年1-3月实现营收约14亿元至16亿元,同比增长约31.1%至49.83%;预计归母净利润约3.86亿元至4.03亿元,同比增长约-9.21%至-5.09%。容汇锂业称,公司营收较去年有所增长,净利润略有下降主要系产品市场价格下降所致。
通过翻看其招股书可以看出,容汇锂业在技术、产品布局等方面均有优势。
据了解,容汇锂业成立至今共参与现行的14项与碳酸锂、氢氧化锂相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锂电“双雄”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分别参与了现行的14项、16项与碳酸锂、氢氧化锂相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
公司产品覆盖下游主流的技术路线,电池级碳酸锂主要用来制备常规三元正极材料(NCM523)、磷酸铁锂和钴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主要用来制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NCM622、NCM811 和 NCA)。
产能方面,截至2022年末,容汇锂业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的产能分别为1.2万吨、8000吨。
相比碳酸锂,氢氧化锂的能量密度更高,是高镍三元锂电池材料的必然选择。在消费对于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下,高镍三元电池渗透率稳步提升,带动氢氧化锂需求量增加。
信达证券预计,全球动力电池对氢氧化锂的实际需求量将从2020年的6万吨左右提升至2025年的58万吨。
在此背景下,容汇锂业也欲扩大自身氢氧化锂产能规模。拟将IPO募集资金的“大头”20.7亿元投入“年产6.8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为22.61亿元。
据披露,容汇锂业的下游客户贝特瑞、当升科技、德方纳米、杉杉股份、容百科技等头部正极材料厂商均在持续扩大产能。
预计截至2023年末,国内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前十大厂商对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需求量将达126.04万吨,较2021年末增加86.13万吨,叠加新能源车和储能行业需求持续释放,将为容汇锂业新增产能消化提供有利的市场保障。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