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72.80亿元,同比增长8.72%;实现归母净利润172.24亿元,同比增长17.31%。去年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730.3万标准箱,为全年预算目标的98.55%。包括集装箱板块在内的四大主营业务,毛利率出现1.33至5.97个百分点的下滑。
4月3日晚间,上港集团(SH600018,股价5.49元,市值1278.30亿元)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去年公司母港货物吞吐量完成5.14亿吨,同比下降4.7%。其中,母港散杂货吞吐量完成7819.3万吨,同比减少5.1%;母港集装箱吞吐量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完成4730.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0.6%。
2022年,上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72.80亿元,同比增长8.72%;实现归母净利润172.24亿元,同比增长17.31%。但集装箱板块、港口物流板块、港口服务板块与散杂货板块这四大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均出现1.33至5.97个百分点的下滑。
【资料图】
上港集团在年报中表示,2022年,港际竞合关系进入新阶段,航运市场大幅波动。从港口行业本身的发展来看,2022年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速回落。长期来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对贸易和物流流向流量产生影响,港口行业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集装箱吞吐量未完成全年目标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告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6.8亿吨,同比增长0.9%,增速较上年回落5.9个百分点,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6亿标准箱,同比增长4.7%,增速较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
上港集团表示,展望新的一年,公司仍然面临众多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当前,经济全球化陷入低潮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正重塑区域经贸格局。受地缘政治冲突、全球商品通胀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发展预期大幅走弱,航运贸易需求面临中长期发展瓶颈,集运市场供需矛盾显现。
从航运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2022年,随着供应链拥堵情况缓解及全球贸易放缓带来的运输需求减弱,加上大批新船下水,运力供需错配问题得到大幅缓解,集运市场2022四季度走向正常化,供给过剩加剧,集装箱运费出现大幅下跌,跌至2020年初的水平,船公司盈利预期下调,集运市场格局面临调整、出清。
分季度来看,去年10~12月,上港集团营业收入环比减少了约10亿元,而归母净利润则环比收窄约30亿元,降幅更为明显。
公司表示,一方面,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对港口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港口进出口货物需求总量与腹地经济发展状况也与公司业绩密切相关。
因此,在主营收入中占比超40%的集装箱板块,其增长对上港集团而言至关重要。
上港集团年报显示,去年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730.3万标准箱,但尚未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为目标的98.55%。
长期来看,国际航运市场集中度仍将保持高位,船舶大型化、运营联盟化、航运智能化与低碳化、物流全程化的发展趋势仍将持续,对此上港集团认为,这将对港口发展产生长期深远影响,特别是对国际枢纽港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打造高效、便捷、韧性、绿色集疏运体系,拓展物流新业态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业态的盈利模式推进滞后
2022年,上港集团进一步优化了江海联运、江海直达等运输组织模式,持续推动“公转水”“公转铁”业务发展。2022年公司水水中转完成2548.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9.4%,水水中转比重达53.9%;海铁联运箱量大幅增长,全年完成48.6万标准箱,实现量能突破。
在寻找新收入来源过程中,上港集团在保证装卸业务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也在向新业态拓展。公司方面认为,港航物流新业态的发展方兴未艾,港口在数字化平台业务、电商物流、新型贸易等新业态发展具有较大空间。
在资本运作方面,上港集团参股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公司,深化与中远海运集团合作,还增资入股中集物流,促进在海铁联运和物流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合作。
不过,上港集团也表示,公司转型发展面临考验,新业态的盈利模式推进滞后,港际竞争日益激烈,服务市场化与产品化能力还要增强。航运主导的数字共享平台举步维艰,技术应用对于港口装卸环节以外的物流业态难以协同推动,以统一门户为特征的智慧港航生态圈建设任重道远。
然而,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链在港航物流领域将进一步扩大,这一趋势是不可逆的,这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港口数智化、自动化水平,也能为港口企业寻求新的战略投资,孵化第二增长曲线。
上港集团表示,2023年,公司计划实现科技、区域、业态三方面的新突破,进一步推进平台类项目面向市场的盈利模式创新,积极推动ICT(内陆集装箱枢纽)项目模式的复制与推广,打造全球领先的纸浆供应链,稳定发展海铁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