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药企分拆上市屡见不鲜。3月8日,港股上市公司四环医药(00460.HK)的子公司——轩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轩竹生物”)将迎来科创板IPO上会。
此次IPO,轩竹生物拟募集资金24.7亿元,出让股份为发行后不超过15%,据此计算,其估值或将达160亿。
背靠四环医药,轩竹生物目前尚无产品上市销售,处于无营收、业绩持续亏损的阶段。竞品环伺下,有望最快上市的安纳拉唑钠产品市场预期难言乐观。公司何以撑起百亿估值?
(资料图片)
零营收,尚无产品上市销售
自诞生起,轩竹生物似乎便背负着上市的使命。
2012年,四环医药全资收购轩竹生物山东(轩竹生物子公司),作为创新药研究院。2018年9月,轩竹生物设立,并整合四环医药创新药研发管线,成为独立运营的创新药研发企业。此后,轩竹生物分别于2020年、2021年获9.63亿元A轮融资、超6亿元B轮融资。
2022年9月26日,轩竹生物获上市受理,成立短短四年即迫不及待地冲刺资本市场。
对于分拆轩竹生物上市,四环医药曾公告称,分拆将有助于令轩竹生物进一步作为独立创新药研发平台公司,可直接进入债市及股权资本市场,从而增加轩竹生物的财务灵活性并增强其筹集外部资金的能力,以支持其业务的快速增长及产业化发展。
作为一家创新药企,轩竹生物聚焦于消化、肿瘤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重大疾病领域,具备小分子化药和大分子生物药两大研发体系,产品管线涵盖小分子化药、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等多种类型。
但截至目前,轩竹生物尚未有自产产品上市销售,公司管线中3个核心在研产品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或NDA阶段,另有4个主要在研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最快上市的产品为仅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KBP-3571安纳拉唑钠,预计将于2023年第二季度获批并迈入商业化阶段。
财经网注意到,尽管轩竹生物的安纳拉唑钠即将上市销售,但该药品的同类竞品较多,且部分竞品存在大量仿制药并被纳入集采,市场竞争激烈。
据招股披露,轩竹生物所研发的安纳拉唑钠属于PPI(质子泵抑制剂),是消化性胃溃疡首选药物,其治疗效果可达到溃疡愈合率大于90%,目前质子泵抑制剂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应用占比超过90%。
截至2022年10月底,国内共有六类上市的PPI类药物,第一代PPI包括武田药品的兰索拉唑、泮托拉唑,以及阿斯利康的奥美拉唑;第二代PPI包括丽珠集团的艾普拉唑、阿斯利康的艾司奥美拉唑和卫材的雷贝拉唑。
其中,仿制药药物数量多的为奥美拉唑,截至2022年底,获批上市的仿制药数量为133款,其次为兰索拉唑,仿制药数量为51款,再次为泮托拉唑,仿制药数量为35款,二代药物的仿制药数量相较于一代药物整体较少。
2021年,国内口服质子泵抑制剂销售额排名前三名的药物分别是雷贝拉唑(53亿元)、艾司奥美拉唑(21亿元)和艾普拉唑(17亿元),均是二代药物,且三者合计占国内市场的比例已超七成。
另一方面,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均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口服剂型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和艾司奥美拉唑均已被纳入药品集采目录。
以奥美拉唑为例,该药品在第七批集采中的最低中标价为0.694元/40mg,价格降幅超90%。
轩竹生物坦言,安纳拉唑钠进入医保目录存在不确定性。若公司药物未能入选医保目录,可能会降低医生或患者选择公司产品的意愿。安纳拉唑钠被纳入医保目录预计将对销量起到较大促进作用,但销售价格可能较目前定价有较大幅度下降,导致单位产品的盈利能力下降。
由于尚无产品上市销售,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1-9月(下称“报告期”),轩竹生物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2亿元、-1.62亿元、-4.62亿元和-3.97亿元。
2022年,轩竹生物经审阅的归母净利润为-5.07亿元,亏损进一步扩大。近四年,公司累计亏损接近15亿元。
关联交易频繁
众所周知,创新药研发投入高,轩竹生物也不例外。报告期各期,公司的研发投入也水涨船高,分别为4.16亿元、2.31亿元、3.7亿元和4.1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轩竹生物的研发费用明细中,技术权益受让一直占比较高,且不少从关联方受让而来。
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12月,基于四环医药对业务架构、管线资产和研发活动的整体安排,轩竹生物与北京四环、吉林四环签署技术转让协议,受让后者因临床试验形成的全部技术,交易金额为2.06亿元。其中即将上市销售的KBP-3571安纳拉唑钠便是从北京四环受让而来。
2021年,轩竹生物的技术权益受让费包括受让XZB-0004项目支出的8294.48万元和受让氟维司群项目支出的348万元。
2022年1月,轩竹生物与北京轩义签署《技术转让合同》,受让CD80融合蛋白的权属、专利技术和专利权、技术秘密、全部研究资料、技术资料等,交易金额为3900万元。2022年1-9月,公司技术权益受让费包括XZP-KM602项目(CD80融合蛋白)3900万元和受让氟维斯群项目支出的348万元。
此外,轩竹生物还从关联方北京轩义处受让了中试车间相关资产,包括高通量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仪、发酵罐、细菌内毒素测定仪、液氮容器等300余项设备,设备转让交易金额为2578.7万元。
由于技术权益及设备受让,2022年1-9月,北京轩义还成为轩竹生物的第一大供应商。
不仅如此,轩竹生物也曾向关联方转让技术权益。
2020年8月3日,轩竹生物子公司轩竹生物北京与关联方北京惠之衡签署《技术转让合同》,将加格列净(XZP-5695)相关技术、专利权及商标转让给北京惠之衡。
交易价款包括:一次性转让费1.7亿元,同时约定支付未来由轩竹生物承担的预计发生费用3017.74万元;销售提成部分,自加格列净销售之日起5年内,年度销售净收入之8%;自销售之日起第6年开始至核心专利均有效期届满之日止,年度销售净收入之5%。
对此,上交所要求轩竹生物说明吉林四环、北京四环是否实质上系为公司或子公司提供临床CRO服务;对于XZP-5695加格列净、KBP-3571安纳拉唑钠产品管线,关联方各临床试验阶段的研发投入金额及其合理性;公司主导产品管线情形下,受让合作方技术权益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行业惯例等问题。
轩竹生物回复称,吉林四环、北京四环实施的临床研究工作系基于四环医药的统筹安排按照各主体在四环医药体系内的职能分工,不存在实质上系为发行人或子公司提供临床CRO服务的情形。
“公司主导产品管线,系结合新药研发全周期的时间、资源、人力、资金投入和风险承担,基于公司和北京四环、吉林四环的分工,进行综合判断的结果。在公司主导产品管线研发的情形下,北京四环关于安纳拉唑钠和加格列净项目进行临床试验并形成的技术满足无形资产确认的条件。”轩竹生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