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中药巨头云南白药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与北大医院、北肿研究所签订《技术转让与合作开发协议》,北大医院、北肿研究所将其合作研发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靶向核药相关专利转让给公司,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对合作标的进行研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活动。
根据协议约定,云南白药应向转让方支付总额为2000万元的技术转让价款。各方同意,技术转让价款应按照里程碑事件进行付款。
作为国内知名的中药生产企业,云南白药拥有云南白药散剂和云南白药胶囊两个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自 2010 年起,云南白药提出不止步于“止血化瘀”的概念,主营业务不断扩张,目前主要涉及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和中药材等领域。
(资料图)
近年来,云南白药提出了“1+4+1”的发展战略,“1”,是指深耕中医药领域,“4”代表公司重点发展的4个领域,具体包括口腔领域、皮肤领域、骨伤领域以及女性关怀领域,最后一个“1”是指数字化技术。
资料显示,PSMA是一种跨膜蛋白,它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病情的恶性程度及患者的生存密切相关,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前列腺癌转移病灶定位显像和晚期核素靶向治疗的理想生物标志物。
据公告披露,该合作标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已获得部分研究成果,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中显示出良好效果,具有高特异性、低非靶器官蓄积等特点,更有利于原位和局限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并且已获得相关专利授权。
根据Frost& Sullivan统计,2020年中国前列腺癌患者数为44万人,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08万人,四年复合增长率达26.8%。
目前看,国内对于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前列腺癌诊断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初诊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7%,而我国初诊患者5年生存率仅有69.2%。
有业内专家对财经网表示,欧美发达国家前列腺癌患者早期比例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早期筛查的普及,而我国初诊早期患者比例较低,近70%的前列腺癌患者初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因此,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需求十分迫切。
云南白药表示,该合作标的技术转让完成后,公司将自主决定并负责转让标的开发、注册、生产、商业化、全球化布局以及其他任何与转让标的相关的事项。同时,北大医院、北肿研究所、云南白药有意在目前研发的基础上继续共同研发该项目,最终实现相关药品的注册和商业化。
今年8月,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出炉,药价平均降幅达到48%。对此云南白药在中报中表示,随着第七批集采启动,集采趋于常态化,倒逼药企进行创新转型,首仿药、难仿药、创新药将成为药企未来的利润点。
数据显示,近几年云南白药不断加大对创新药产业的布局与投入。2022年上半年,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29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