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网购热潮即将来临,购物前搜索商品测评信息获得购物参考,消除“选择困难”,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选择。但第三方测评服务存在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也给消费者带来困扰。你觉得第三方测评靠谱吗?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者购物时参考过第三方测评机构/平台的产品测评结果。71.7%的受访者建议提高测评行业准入门槛,严格把关从业资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4.2%受访者购物时参考过产品测评
南昌某高校大四学生章佳瑶买东西时,经常会参考第三方测评机构的测评结果,“我很喜欢在买东西之前,先看一下别人的使用体验,综合多方感受再去买。这样一般不会踩雷”。
调查中,64.2%的受访者购物时参考过第三方测评机构/平台的产品测评结果。
北京师范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江予认为,更多的人和机构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价,是非常好的事情。“现在社交网络发展迅速,原来第三方没有能力、没有机会做的测评,现在都能做了”。
上海某广告公司工作人员邹敏在购物时会参考测评结果,但她觉得不靠谱儿。“我自己从事广告行业,就了解到很多测评其实就是广告。他们在测评里说,十个产品里哪三个好,很可能是因为那三个收了广告费”。
调查中,59.5%的受访者觉得第三方测评机构推荐的商品靠谱儿,34.2%的受访者觉得一般,6.3%的受访者觉得不靠谱儿。
邹敏说,比较正规的第三方测评当然也有非常真实的内容输出,但测评基本上涉及的都是产品,如果他们长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就会跟品牌方打交道,很可能还会接一些推广,这种情况下再客观地说品牌好不好用,会比较困难。
李江予说,目前的测评分为两种,一种是关于商品质量本身的测评,涉及成分等指标。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业规范与行业标准,如果商品不达到这个标准,是很难出现在市场上的。这一类测评无非就是在商品合格的前提下,机构或个人进一步来测它的指标到底怎么样,比如比国家标准高多少。这种测评可能需要一些专业的设备、知识技能等。
“另一种测评就涉及到用户体验,比如这个产品好不好用,这类测评就见仁见智了。以前很难有机构去做,现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很多。这种测评也能体现产品的某一个侧面,告诉消费者怎样选择适合的产品。测评的内容在使用场景或使用目的等层面上,跟消费者的需求越相似,越有价值。如果差距较远就没有多少价值。这种测评我觉得越多越好,消费者要做的事情就是作好判断。”李江予说。
71.7%受访者建议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从业资质
“真正的第三方测评,前提是要成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不独立就意味着测评结果带有广告和促销的性质。”李江予认为,这涉及到管理的问题,比如可以采用备案制,告诉消费者,谁在做,是怎么做的。
规范第三方测评机构,71.7%的受访者建议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从业资质,57.7%的受访者认为要确保第三方测评平台的独立和中立,56.0%的受访者建议建立黑名单,严厉惩治欺骗消费者的行为,52.9%的受访者建议设立科学、统一、权威的测评标准,38.2%的受访者建议加强对第三方测评的监督力度。
“现在平台都在鼓励用户原创内容,但还需要进行监督和把关。”邹敏感觉到,现在很多平台会有相关管理,比如发布内容太夸张,平台就会限制流量或停止推广,也会限制广告倾向太明显的内容,让创作内容限制在更加真实的使用感受。“比如护肤品测评机构,就要有化学等专业的背景要求。对测评博主的要求也比‘种草’或者分享类的博主更严格一点”。
“同一段时间很多家不同的测评机构都推荐同一个产品,一定是这个产品最近在做推广,那这些推荐就不可信。”章佳瑶说。
李江予说,对于第三方的测评机构或者个人,一方面,有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就要受到制裁,另一方面,要通过声誉排名等进行鼓励,让他们把社会影响和广告促销分隔开来。这样他们才会把如何给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当成一个最重要的诉求。
“比如做一个美妆的测评,就一定要对化妆、皮肤知识、化妆品成分等非常了解,如果一个博主不知道某些成分会给皮肤带来什么样的作用就盲目推荐,那是在坑消费者。”章佳瑶很看重测评机构的专业能力,“一定要管控好测评机构的广告数量和质量,对于一些大家意见比较多的产品、三无产品,绝对不能忽悠消费者埋单”。
“如果因为不够中立导致测评服务不被认可,消费者不满意,就一定会有人来挑战这种状况,来做一个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中立的测评。那些非独立非中立的机构和个人,在这个市场就会越来越没有机会。”李江予说。
受访者中,00后占22.8%,90后占45.3%,80后占25.3%,70后占4.8%,60后占1.8%。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肖平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