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法治建设进入快车道,新证券法落地,对违法违规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参与各方的法律责任被压严压实。法治供给持续加强,虚假陈述等司法解释完成修订,首例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落地,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成效日显。
市场人士认为,在注册制改革的带动下,资本市场生态显著改善,可以预期,在零容忍监管环境下,从严监管态势还将持续,立体式惩戒机制促立法、司法和执法形成强大的合力,剑指资本市场违法违规,制度层面也将有更多法律法规推出或修订,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我国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基础制度建设持续升级。新证券法解决了困扰市场多年的法律层面问题,为资本市场改革提供了法律遵循。从注册制改革,到明确建立代表人诉讼制度,再到加大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新证券法是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定海神针”。
随后,最高法发布《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证监会发布《关于做好投资者保护机构参加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相关工作的通知》,投服中心发布《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特别代表人诉讼业务规则》,为康美药业作为首例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落地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1年3月,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证券期货犯罪刑事惩戒力度,对欺诈发行证券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等罪名进行了修改,欺诈发行最高可处15年有期徒刑、虚假陈述最高可处10年有期徒刑。同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确立了“十四五”证券执法司法工作的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其中明确要求抓紧推进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实施。
除了法律层面的修改,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也在稳步向前推进。尤其是近几年,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驶入快车道。多层次市场体系更趋完善,高水平制度型双向开放蹄疾步稳,市场运行生态正在经历全面重构,证监会不仅对发行准入制度进行改革,也对上市、承销保荐、持续监管、退市、法治建设等诸多基础性制度,作出了系统性优化完善。
证监会最新发布的消息称,下一阶段,将扎实推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统筹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法治体系完善、监管转型与监管能力提升等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还将坚持稳字当头,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推进解决涉及资本市场预期、生态、环境等重点问题、敏感问题,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这意味着,未来一个时期,资本市场的改革红利、政策红利将源源不断释放。随着改革推进,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强健”运行生态,筑牢根基,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市场韧性。
法治化不断迈上新台阶
谈及当前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特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郭雳表示,一是基础性规则进一步完善。新证券法平稳实施,期货法、私募基金条例正在审议或制定中,公司法正在修订。二是注册制改革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持续深化,由试点转向全面实施。三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协调监管、诚信建设等取得新进展。四是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体制机制构建显现成效。协调工作小组、派驻机制、联合专项行动等落地,多地金融法院成立运行。
当前,“民行刑”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追责体系已初步成形。
证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共办理案件609起,其中重大案件163起,涉及财务造假、资金占用、以市值管理名义操纵市场、恶性内幕交易及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等典型违法行为。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线索177起,同比增长53%,会同公安部、最高检联合部署专项执法行动,证券执法司法合力进一步加强。其中,多名操纵市场的惯犯、累犯被追究行政、刑事责任。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商法室主任陈洁表示,我国资本市场“强责任时代”到来,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齐头并进,不断推动我国对证券违法行为立体追责体系的丰富和完善。特别是推进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实施,健全民事赔偿制度,大幅提高证券市场违法违规成本,加大刑事惩戒力度,形成了高效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合力,助推尽快形成良好的市场生态。
同时,市场参与各方的作用也进一步凸显。当前,监管重点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由审批管理转变为备案管理,这将大大降低中介机构及相关专业人员从事资本市场业务的门槛。在此背景下,中介机构应进一步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对上市公司进行更严格的审查、更充分的信息披露,减少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间的信息不对称。
郭雳表示,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离不开法律制度规范,以及追责规则的明确,这有助于平衡各方合理诉求,降低交易成本,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保障支撑作用。相信资本市场的法治化将不断迈上新台阶,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