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邢萌
Wind资讯数据显示,最近两周(3月14日至3月27日),15只采用询价方式发行的科创板、创业板新股上市,8只上市首日破发,占比达53%。过半数新股“打新赔钱”,引发投资者担忧。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近期多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是个例,主要受股市低迷、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新股大规模破发不会成为常态。询价新规实施后,新股定价权交回市场,定价逐步回归理性,回归价值。
频繁破发不会成为常态
记者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询价新规实施后,截至今年3月27日,123只采用询价方式发行的上市新股中,上市首日破发的达31只,占比逾25%。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25%的均值,近两周53%的破发概率较为极端。
联储证券投资银行资本市场部负责人裴娟认为,近期多只新股破发,首要原因在于整体市场环境低迷。今年以来,沪深两市跌幅较大,这对新股上市表现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3月份以来,受疫情及地缘政治冲突影响,A股市场短期内较为低迷,新股破发和市场情绪有很大关系。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二级市场近期振幅较大,部分新股和次新股不再受到热捧。”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港股市场,2021年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高达44.8%。”五矿证券资本市场部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我国新股定价进一步市场化,新股破发将促使新股收益回归理性,新股定价由博弈行为转变为对新股真实价值的判断。
上述负责人表示,新股破发是最好的试金石,体现了注册制下的市场化定价,打破了“新股不败”的思维定式。
“大规模破发是短期现象。”裴娟认为,市场有自我平衡能力,会动态调整,长期来看,新股定价将回归理性。
田利辉认为,随着一级市场估值的调整以及二级市场状况好转、经济复苏实现,大规模破发不会成为常态。
网上打新趋于理性
询价新规实施后,打新稳赚不赔的“神话”被打破,个人投资者和询价机构的投资策略发生明显变化。
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1月份至询价新规实施前,采用询价方式发行的新股中,125只科创板新股的网上定价发行有效申购户数平均值为554万户,98只创业板新股的有效申购户数平均值为1417万户。对比来看,新规实施后至今,59只科创板新股网上打新户数的平均值为533万户,65只创业板新股的这一数据为1339万户,较新规前分别减少21万户和78万户。
从网上弃购规模来看,询价新规实施前,科创板新股平均弃购数量为2.83万股,新规实施后这一数据升至22.74万股,增长704%;创业板新股的这一数据为2.51万股,新规后增长457%至13.97万股。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网上打新规模下降与弃购量增加,从侧面反映出投资策略变化,打新不再盲目,而是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投资新股。“投资者应理性打新,仔细分析新股信息,不能随意申购。鉴于中小投资者的时间和专业能力,可通过购置打新基金的方式实现‘专家打新’、理性打新。”田利辉表示。
此外,询价新规实施后,询价机构也趋于理性,更加注重新股质量,“抱团报价”现象得到改善。
上述五矿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总体上来看,询价新规实施后,机构询价变得更加审慎、理性。机构投资者考虑到“破发”的可能性,不再专注于新股申购数量,将侧重点放在了以估值为核心的“质量”层面。
“询价新规实施后,机构报价集中度显著降低。部分机构投资者退出了新股询价业务。”裴娟表示,“博入围”策略已不再有效,这将倒逼机构投资者重视新股基本面研究,提升研究及估值能力。同时,在部分新股首日破发、打新预期收益下滑的背景下,研究定价能力较为欠缺、一味报高价“博入围”的报价机构开始逐步离场,有利于报价机构的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