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7月29日上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本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其中提到,要适当扩大生源供给,稳定高中阶段职普招生比例,适度提高高职院校专升本比例,进一步畅通高职学生的升学通道等。
中职招生规模小幅回升
上个月,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其中便提到,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引发热议。随着北京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深化,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职业教育对北京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乃至全面落实“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提升“四个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职业教育基本情况方面,报告提到,目前北京有中职学校99所,其中中专29所、职业高中44所、技工院校26所,高职院校26所,其中公办高职17所、民办高职9所。截至2020年底,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12.93万人,其中中职6.71万人、高职6.22万人。“十三五”期间,北京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相对稳定,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逐年下降。随着本地初中毕业生的增长,自2020年起,中职招生规模已开始小幅回升。
近年来,按照“做精做优”原则,北京重点建设了12所高水平职业院校,同时开展“3+2+2”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招生规模稳定在每年0.3万人,开展“3+2”中高职衔接培养,专业覆盖率已达到75.1%。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也得到了深化。数据显示,北京已组建15个市级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吸引了20多所本科高校、100多所职业院校、200余家企业、10余个行业协会和近30家科研机构参与。
“招生难”与“学历天花板”
北京职业教育取得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北京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例如报告提到,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北京本地生源报考职业院校的意愿不强烈,随着本地生源数量的持续下降,加之职业院校的京外招生计划也在逐年压缩,职业院校普遍面临招生难的问题。“十三五”期间,本市初中毕业生总量和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均处于历史最低谷。
此外,“学历天花板”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北京职业教育的发展。报告提到,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学历的高配现象逐渐凸显,职业院校学生虽然动手能力强,人岗匹配度高,但最高学历大多止步于大专。技工院校学生学到高级工或技师阶段,毕业时也只能拿到中职文凭,学生职业发展受到较大限制。
数据显示,目前,北京每年约有20%的高职毕业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和贯通培养项目升入普通本科学习,“学历天花板”问题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一定阻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
推动“学历互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为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北京也有自己的打算,例如要适当扩大生源供给,稳定高中阶段职普招生比例,在人才紧缺专业面向河北和周边地区适当扩大招生计划,增加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同时加强统筹管理,促进部门之间和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努力推动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之间实现“学历互通、证书互认”。
而在体系建设方面,北京将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吸引力。此外,适度提高高职院校专升本比例,进一步畅通高职学生的升学通道。同时按照市属本科高校分类发展的要求,与应用型大学建设相结合,在国家“双高校”的高水平专业探索开展职业本科试点,完善应用型大学的专业硕士培养工作。
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一环。报告提到,要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探索在符合条件的本科院校设立职业教育师范学院或者职教师资培训项目。充分利用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资源,加强专业课教师进行实践训练,继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统筹协调职业院校的培训资源,搭建“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全链条生态体系,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等。
此外,要打造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研究制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兼职任教管理办法,明确兼职教师标准,使兼职教师能够真教学、用得上、留得住,形成对职业院校在编教师教育教学的有力补充。
在北京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企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机遇。报告提到,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双主体育人。具体而言,要鼓励企业兴办职业教育,与职业院校合办职业教育。支持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加大学生到企业培养培训的力度。市级相关部门加快出台深化产教融合的激励政策,提升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依托行业企业建立若干个高水平京津冀共享型实训基地。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产教融合综合改革试点。依托高水平职业院校探索“双元制”办学,开展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