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财经 >

一场围绕饮料品牌的狂欢与迷思:认清"民族品牌"背后的本质 

百家号 | 2024-03-27 10:37:59

近,一场围绕饮料品牌的狂欢在互联网上如火如荼地上演。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引发了网友对这一民族品牌的集体缅怀和情绪宣泄。然而,当哀悼之情尚未褪去,追捧与攻击的声浪便迅速泛起。一边是将娃哈哈捧上神坛,视其为"民族品牌"的典范;一边是将矛头对准其竞争对手农夫山泉,认为其"背叛"了民族利益。在非黑即白的舆论场中,理性的声音显得微不足道。

就在狂欢达到顶点之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兀地响起。柚香谷创始人宋伟,在其官方公众号、抖音和视频号台上,接连发布文章和视频,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他的反对立场。他痛斥网络上泛滥的"造神运动",直言过度拔高个别品牌、贴上"民族"标签,实质上是在绑架消费者的选择,扭曲市场机制。在他看来,消费者的青睐归根结底要看产品和服务,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民族"光环。

宋伟的这番言论,无异于一记重锤,敲碎了狂欢者的梦幻泡影。是啊,究竟什么是"民族品牌"?谁有资格给一个品牌冠以这样的称号?难道仅仅因为它源自本土,就高人一等了吗?恰恰相反,许多外资品牌经过多年深耕,已经融入国人的日常生活,为消费者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价值,这难道不比空喊"爱国"更有意义?

事实上,"民族品牌"之说本就站不住脚。在全球化的时代,品牌的国界早已模糊。一个企业的股东可能来自五湖四海,一件产品的零部件可能跨越几个大洲。如果非要用"民族"二字去划分品牌阵营,无疑是开历史的倒车。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的腾飞离不开海内外企业的共同贡献。懂得开放包容、在竞争中求发展,才是中国品牌的大智慧。

不可否认,将个别品牌神化、妖魔化的背后,是某些人出于私利的炒作。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制造话题、点燃情绪是吸睛的利器。当"民族品牌"沦为博眼球的工具,理性讨论品牌优劣的空间就被挤压了。在键盘侠的带节奏下,消费者的判断力开始迟钝,品牌方的声音开始失真。久而久之,公平竞争的环境必将被扭曲,品牌追求卓越的动力也会枯竭。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品牌竞争,本该是创新与服务的角力,何时沦落到靠"民族"博眼球的地步?消费者追捧一个品牌,本该看重其品质与口碑,何时被简单粗暴的情绪绑架?企业争相标榜自己"爱国",却罔顾产品安全、消费者权益,这是对"爱国"最大的亵渎。归根结底,品牌要赢得尊重,唯有脚踏实地、创新进取,在诚信中塑造美誉度。任何投机取巧、蒙混过关都是竹篮打水。

宋伟之所以挺身而出,正是看透了"民族品牌"这张大旗下的种种乱象。他历数娃哈哈抄袭模仿同行产品的劣迹,揭露了民族品牌光环下的原罪。一个真正优秀的品牌,应该成为行业创新的领跑者,而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如果抄袭山寨成了常态,还谈何民族自信?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狂热的造神运动中,任何质疑的声音都有被网暴的风险。明明是恪守商业道德、捍卫创新精神,却可能招致"不爱国"的恶毒攻击。这种非理性、极端化的舆论生态,不仅伤害了理性发声的个人,更给整个营商环境蒙上了阴影。倘若任由这种风气蔓延,真正优秀的企业家们,还敢不敢坚持初心、砥砺前行?

认清"民族品牌"背后的本质,我们才能跳出狂热与盲从的怪圈。品牌至上、创新为王,这是发展的永恒主题。对那些靠山寨起家、却打着"民族"旗号的品牌,我们要敢于拨开迷雾、直面真相;对那些埋头创新、躬身服务的企业,我们要给予更多掌声和支持。唯有如此,中国品牌才能在良性竞争中茁壮成长,以卓越品质征服世界。

狂欢终会散场,迷思终会破灭。愿我们以理性和智慧去认知每一个品牌,用行动和选择去推动优胜劣汰。相信在消费者的共同守望下,真正伟大的民族品牌一定能够熠熠生辉,屹立于世界之林。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 标签:中国观察家网,商业门户网站,新闻,专题,财经,新媒体,焦点,排行,教育,热点,行业,消费,互联网,科技,国际,文化,时事,社会,国内,健康,产业资讯,房产,体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