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灵狐科技合伙人 石岩
摘要:对于多数品牌来说,全域营销不是该不该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和怎么做的问题。
关于什么是全域营销、为什么要开展全域营销,本文就不探讨了,有兴趣的同业或读者可以搜寻网上资料,自行研究。我们只需要借用一个结论来展开本文:对于多数品牌来说,全域营销不是该不该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和怎么做的问题。
基于我对全域营销的理解,以之前某位同业画过的一张较为早期的品牌营销组织架构图为草本,尝试着画出一张新的品牌企业渠道组织+营销组织的组织架构图如下:
作为注释提出两点是:首先,这张图是针对当前(2023年)的渠道和营销技术形态做出的,随着渠道和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变化形态可能很多,不过我认为至少未来2年内,这张图的参考价值都还是较大的;其次,这张图是一个靶子和一个参考,对具体的品牌业务未必完全符合其个性化环境和需求,但是可以通过增删,实现个性化吻合。
本文重点探讨两点:一是对这个架构模型设计逻辑的说明,二是品牌基于这张图进行全域化渠道营销组织改造时,可能出现的阻力或难点的阐述。
这个架构模型的设计逻辑有两个最重要的点:其一,以数据为脊柱的技术逻辑;其二,整合全渠道营销行为的营销组织逻辑。
以数据为脊柱说说简单,但行业内叶公好龙者屡见不鲜——核心原因是品牌管理层的知识结构限制、急于求成的心态建设问题,以及品牌成本投入能力的限制。从策略上看,到底是自己直接拥有数据,还是自己拥有数据能力去对接大的数据资源(通常是平台),还是两条路同时走,在组织形态、人才结构、成本投入上,会出现明显的差异。从对“脊柱”的认知上看,能不能让数据具备脊柱的地位,是数据能不能产生脊柱的作用的前提。正确的做法是渠道怎么建,渠道数据或渠道数据能力就得怎么实现,然后用数据指导渠道营销、销售。而常见问题是,拿不到渠道数据、实现不了渠道数据能力,却要求数据部门指导渠道销售;或数据给出了策略,不能理解所有数据模型都有一个“培训”的过程,前期出错就说“数据无用”或质疑数据团队;更有甚者,数据策略和营销实施是两层皮——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组织建设不能与时俱进带来的问题。
整合全渠道营销行为,初听起来是一种中央集权的干法,但这个理解是错误的!正确的理解是在“以数据为脊柱”的基础上,建立全渠道的营销策略,通过“全域资源采买和投放管控”,实现营销创意、营销物料、营销效果回流的有机打通,从而实现全渠道营销成本转化率的有效提升——重点并不是要把分在各渠道的营销成本收上来统一投放,重点是要给各个渠道进行赋能,减少物料制作成本和数据运营成本,提高流量转化率,降低单位销量的流量成本,减少营销中的沉没成本,通过持续不断的“策略设计→效果回流→优化策略”流程来促进营销效果或营销成本效率的线性提升。除此之外,整合全渠道营销的附加价值还包括供应链反向优化、SKU的定款测爆等功效,这里就不占篇幅阐述了。
品牌在进行全域化渠道营销组织改造时的阻力或难点,主要有认知阻力、组织阻力两个方面。
常见的认知阻力有两种,一是CEO认知,二是回报节奏认知。
全域营销既然以数据为脊柱,说明它也是一个数字工程,凡是数字工程都是一把手工程,但事实上CEO或企业主、品牌主下任务却不挂帅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就形成了事实上的叶公好龙。我有一个好朋友想给品牌建设私域营销能力,我建议“至少第一阶段你要亲自挂帅”,这个朋友不以为然,交付任务给市场部总监,但是品牌公号却依然在品牌部手里,结果干了4个多月后,钱花了不少,新的私域平台却没什么粉丝和活跃度,小程序转化率更是可怜。开复盘会的时候问“为什么这么差”,市场总监说“我们根本驱动不了品牌部”,品牌总监也委屈:“我们有自己的KPI”。呵呵。
回报节奏认知阻力前面已有一些描述,常见现象就是不给数据能力建设和提升留时间窗口,完全是不尊重科学、不尊重市场。
组织阻力产生的情况很复杂,但是归拢来看基本上是诸侯心态作祟,谁都不想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人进来说三道四,哪怕你说你是要“赋能”的,人家也会说“我不需要”。
归根结底,调组织架构,是一个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要是真想做,就得自己挂帅,你不挂帅,那你显然就没想做。
此外,建议品牌在面向全域营销转型的过程中,应该找有资历的供应商做合作伙伴,一方面合作伙伴的经验可以补足一把手的知识和经验空白,帮一把手做选择题而不是填空题;另一方面,有些话用合作伙伴的嘴说出来,就算企业里面有抵触,也有转圜的余地。
这种合伙伙伴应该满足几点:一,有数据能力;二,能做全域策略;三,有全域营销资源组织和实施经验。不建议找纯咨询服务商来陪跑,纯咨询服务商多数是整合资源的干活,拿来主义、现学现卖的干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