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彩羽人纹盘口壶、六朝瓦当、东晋琉璃、新石器时代“南京人”塑像……今年是南京被列入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四十周年,19日,“千年文都典范城市——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四十周年展”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开幕,南京地方馆藏的国宝级文物在展览上同台展示,令观众大开眼界。
1982年6月,南京被列入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李亚鹤说这也是中国首次明确将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定义为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22年,已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共有140座。
李亚鹤了解到,在获得这一殊荣后不久,为更好摸清这座古都的“家底”,南京成立了文物古迹普查领导小组,组成普查队伍。数十年来,伴随着1984版、1992版、2002版及2010版四版《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修订实施,经过考古工作者不断探索、发现和研究,一大批国宝级文物相继重见天日,此次展览集中展示的文物中,有一大部分就是这四十年间挖掘的文物精品。
“从1982年发现的南京营盘山古文化遗址,到80年代初期的长岗村六朝墓葬;从1998年仙鹤观高氏家族墓,到2000年后六朝健康都城抢救性考古,以及近十多年来的大报恩寺遗址、东吴名将丁奉墓群等。可以说,伴随着每一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实施,考古发掘研究工作都有重大成果。”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岳涌介绍,“此次展览的策划初衷,也是希望将四十年来考古规划工作者们的工作成果集中向民众展示,让大家了解这座城市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多元的艺术种类,对于整个中国文化和长江文化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比如,同时展出的两件“国宝中的国宝”:被誉为“中国瓷器三绝之一”的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和把中国釉下彩绘工艺出现时间提前近五百年的吴—西晋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
“这两件都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很少同时出库现身,这次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可以一次看到。”岳涌告诉中新网记者,“这两件作品在中国瓷器史上都是可以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李亚鹤发现还有新石器时代的陶塑人面像,是迄今为止南京发现的、最早的‘南京人’人面塑像;东晋时期的玻璃碗,极具异域风情,是当时中外交流的实物见证;六朝瓦当,将千余年前古人的脸庞,生动展现在今人面前。”
李亚鹤了解到,“在第四版保护规划实施后,南京就开始遵循‘考古前置’的开发顺序,这里有不少珍贵文物和遗址都是得益于此,提前受到了保护,得以重现人前。”当地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1984年,南京首次在城市中划出若干片自然风景和文物古迹比较集中的重点保护区,开创中国名城系统保护之先河,再到此后历尽三次重修,陆续增加“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地段和地下遗存控制区”“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将规划主要内容转化为城市政策和法律条文”等众多内容,继而近十年来,更加重视并加强古都格局保护与历史文化风貌传承工作,南京正在按照“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积极保护”的原则,更为科学妥善地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